我的书箱

我的书箱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老家的阁楼上,有我特别珍视的一样宝贝,便是我的书箱。
        说是书箱,其实是从祖父手里传下来的,过去装些钳子斧头工具什么的,很粗糙很笨重的那种。
        那年高考落榜后,母亲见我心情一直不好,便恳求她的一位亲戚帮我在另一个城市的一个厂子里找了份营生。说好以后能转正。这在当时很多人是十分羡慕的。父亲、母亲、我的主要亲人们对此也是知足和欣慰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在亲人们的欢送下,我去“安心上班”了。在他们看来,工作安置了,也好张罗帮我找对象,给我成家后便一切安定了。
        到现在也说不清,当时我是不想就这样依赖父母, 还是不想就这样看到尽头,还是自负自己一定可以有更好的天地。应该是都有吧。反正,没过多长时间,我找厂里领导希望调换工作无果后,便“失踪”了。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母亲知道我“失踪”是在一个月后,是车间找不到我才辗转问到她的。母亲当天便急匆匆地先步行,再坐车 ,再转车,再步行很长时间到了厂里。到厂里,母亲便知道我“复读”去了。因为我之前将这个想法与一位同乡交流过,并要他替我隐瞒,这位同乡见我母亲很着急便告诉了她。
         大概是母子连心吧。我后来想,在我决定不再隐瞒的最后时刻,在母亲知道后找我的第一时刻,两者几乎是同一时间。在母亲赶往厂子找我的同时,我也正在回家找她的路上。但毕竟错过了。在那多半天的在路上的时间里,我给母亲造成了多大的慌乱和担心。
        知道我“复读”后,母亲对我的安全是放下心了,但更大的苦闷与纠结包围了她。是让她的儿子给厂里道个歉继续上班,还是彻底抛开去复读?当时的情况必须二选一,真没有人能替她下定决心。因为那时为了我上班,亲人们都费了很大周折,也花掉了家里大半积蓄,而以我的成绩,复读再考中榜的几率并不大。放弃上班意味着前功尽弃,意味着儿子要丢掉稳定的现在换一个可能要漂荡的未来,也意味着母亲很可能要与她的儿子一道,去为儿子的自不量力付出代价!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我在家里呆了不到两小时。父亲给我煮了饭,问了我情况后,只说了两句话 :“我和你妈都是农民,你能到厂里上班,已经很不错了,见好就收吧。你妈去厂子找你了,你去和亲戚们再商量商量。”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我来到那个城市找到母亲时,我的亲人们早已围在一起,讨论着我的“去留”。反对我复读的占了绝对多数,不反对的也找不到充分理由来支持,只能表示纠结。最后,母亲对一直站在墙脚的我说:“  咱不上学了,也不难过了, 这么多亲戚在这边,也好照顾你。”  
         我不知道那天晚上母亲是怎么度过的,是经过了怎样艰难反复的思想斗争。第二天一早,母亲就对我说:“我想好了,既然你想复读,走,咱们到车站去,我送你去上学。”  
        到车站。我坐上车。透过半开的车窗跟母亲挥手告别,看到母亲满脸泪水,后边的一辆车不停地打着喇叭,喊着让路,在母亲猛然发觉刚避开,就开了过去,差点就撞上了母亲。而我也泪水涟涟,竟忘了喊母亲避让。多年以后,我才明白,是我的坚持绑架了母亲,是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,让她宁愿舍掉用好几年辛苦才能换来的一大笔钱,宁愿砍断自己求情托人才为儿子铺就的幸福路,而用自己表现出的绝决支持给儿子以信心, 和儿子共同赌一个不被看好的未来。 她的心中,有多苦,多么无助, 又有多少奢望。
        我返校的第二天中午刚下课,便看到母亲抱着重重的书箱朝我住的宿舍走着。我追上去,看到母亲早已是气喘嘘嘘,汗流夹背。我抢过书箱,很重很重,差点砸在地上。到宿舍打开,里面满满的是我需要用的书本,换洗的被单衣服和馒头、鸡蛋、水果。 ……   ……  
         六个多月后,我再次参加了高考,虽然不算理想,但毕竟开启了我的另一条道路。
         后来,母亲送我书箱时走的那条路,我专门步行走过好几次,坑坑洼洼,至少要有十里远。我始终难以想象,身体单薄的母亲,如何抱着那么重的书箱,在辗转换乘客车后,又要抱着它艰难步行多长时间才能送给我。
        母亲送我的书箱,我始终珍藏着。前几天与母亲一起聊起那段日子,母亲笑着说,她没事也会看看那个箱子。我知道,从那个时刻起,那个粗糙沉重的书箱,便提醒我人生需要不断打磨雕刻,也注定把我和母亲的理想连在一起,厚重实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写于2016年母亲节前夕


文章来自: 本站原创
引用通告: 查看所有引用 | 我要引用此文章
Tags:
相关日志:
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1192
发表评论
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