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愿些许安慰


        很小玩大的一个挚友的父亲去世了,得知消息我连夜赶了回去。
        朋友父亲的生前好友好几个也在,正琢磨编写挽联和悼词祭文,我们这一代好像对祭文很不在行。
       上辈和我们这一辈,说话的很多用词语法,对父亲的称呼是不同的。上辈写出的祭文他能不能读出来,我和其他朋友都有疑问,朋友,也说出了这一点。
        我们对朋友的父亲很熟悉,在一把里,我算得上有些文化。我们商量让长者先回家休息,开始由我主笔,写好后让他们再修改。
        朋友坐在我的身边,其他几个朋友也在,他的伯父坐在旁边,追忆起逝者的点点滴滴。

       人总是要死的,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。只是在当下,朋友父亲去世的年龄显得不大,刚过63周岁,这给生活渐渐好起来的孩子们增添了很多的遗憾和悲痛。
       总结人的一生是难的。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在追忆逝者。一些话,朋友说,就这样说。“以前就这样说,不能让父亲听不懂,不能让我说的别扭。”
       次日凌晨一点,在四个多小时的共同追思中,我们基本完成了朋友《祭父文》的起草。
       我们问朋友,说的像咱伯吗?朋友说,是。

       无论怎样的文字叙述也承载不了一个人一生的酸甜苦辣,无论多么动情的文字起伏也表达不了孩子失去父亲的伤痛,无论怎样的文字升华也总结不了逝者的精神和恩德。毕竟,这是文字,即便有血有肉,也因为感恩的思念的人已经逝去而苍白。
       但,这是作为孩子在公开场合对父亲最好的纪念方式了,也是孩子对父亲最神圣、最沉重,最后一次在一个世界进行的对话了。我们宁愿相信逝者能听到这些,听到孩子在巨大的悲痛中坚强的让父亲一路走好!
      而我们,希望能在帮他料理父亲后事之余,在陪他一起追忆父亲中让他少些悲痛。或许,这也是作为朋友最好的方式了。安慰,真的不是说别再难过了那么简单,真的不是说逝者也不再受病魔折磨了那么简单。
      父母是山,山倒了。思念或许能变成桥,让逝去至亲的人能平缓些。。



[本日志由 陈力就列 于 2011-11-21 11:07 AM 编辑]
文章来自: 本站原创
引用通告: 查看所有引用 | 我要引用此文章
Tags:
相关日志:
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1513
发表评论
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!